引言:
因為感受到跳羊在如何讓成員利用討輪區上費盡心思,也不只一次提到為成員在別的平台活絡但討論區看起來卻很冷清感到難過,以下有關增加討論區利用率的想法,最主要是希望能藉由觀察使用者在別的平台的行為模式,根據其習慣讓使用者利用仙境討論區,同時也舉例其他活躍度很高的網站,借此印證我部分的觀察與想法。
警告:以下長篇大論且不是我專業(字數太多很容易被end
其中某些做法在marketing與設計應該有許多專業用語,如有專家歡迎打槍
然後設定核心在增加討論區的利用率(包含魔生討論區)
我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當然開發者有開發者的想法,或許理念不同
但根據現今網路生態做適度的調省,我認為可以試試看
思考邏輯:觀察->發現問題->分析->設定目標->預測->嘗試(做出動作)->現象->新的觀察->發現問題->分析(評估上次的目標預測與嘗試)->設定目標->預測->嘗試(做出動作)->現象
大家可能會把焦點放在嘗試(做出動作)這一步,但我要強調的是思考的過程
了解當初是如何決定做出嘗試(做出動作)這一個步驟,及做出這個步驟的後續
我認為這個是重要的,才能看清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關於討論區的使用,我的想法是觀察現今使用者的習性(觀察)
然後調整(嘗試)至符合使用者的需求(這裡的使用者設定是哈迷)
以前慢慢找部落格然後爬文的時代已經過去
目前大家習慣的FB、line等,特色是大量、零碎、簡短的資訊(觀察)
如果討論區不跟上這些特色,很少有人有耐心花時間在討論區爬文或發文,會很轉移目標
因為有其他眾多資訊等著去篩選,而且大部分是用潛意識或直覺點選資訊(圖像化) (分析)
我的想法是把facebook當入口,把討論區當內容,吸引使用者進來後,還要想辦法讓他們留下來
在FB看到文->點入->瀏覽->分享->回文->瀏覽其他區->下次回鍋再度瀏覽與回文->回鍋頻率增加
在這裡先插個話:這串橘色的字,從每一步走到下一步,都是經過上面綠色的思考邏輯構成的。
舉例:從"在FB看到文->點入",經過綠色文字的思考,在"嘗試(做出動作)"這邊,就是"盡量讓粉絲團裡每一篇(當然不可能全部)都可以連到仙境",表面上是一個具體建議,但過程其實有很多步驟
先舉個例來說,湯姆在PTM進葛來分多的事
我首先是在朋友的噗看到,下面至今有65則回應,但都是簡短文字或是含有大量表符
另外在原來推特的截圖(這裡)
大家的回覆也類似,然後兩邊都是可以從湯姆好可愛再聊到PTM裡的分院,參與度跟討論度很高(觀察)
原本我要分享到仙境的,但是...首先,我要發到哪裡呢?PTM、演員區、或是社群交流區?
連我用了仙境算久的人都要猶豫了,更不用說找不到PTM區在哪裡,或是甚至對發文不熟的人
接著,我想到我要說什麼呢?我朋友噗就一個圖片連結加上42個字
如果我這樣寫在討論區,看起來還蠻像垃圾文的,但是我其實沒時間也沒能力想那麼多字
所以,就有點不想發了,另外也想到,寫垃圾文大概也沒人回,沒人回也不太好意思,就更不想寫了
然後就算看到的人,因為回覆必須湊15個字,也懶得寫,所以就只看不回,所以不管發文回文都會停下來(根據個人使用經驗發現問題)
因為實在好想分享,最後決定先發在Line群(現象) ,因為人在外面又有其他事,腦筋同時有許多事在運轉
直覺上會選擇最方便及容易有人回覆的工具,Line群的回覆則和噗浪跟推特的回覆類似:短、內容也類似(分析個人行為)
以上腦內小劇場過程大概只有幾分鐘而已,當然回家上了仙境又有想過要怎麼發
一樣小劇場再想一次,但是一看到魔生那裡有事要做,腦中會自動篩檢順序,所以又跑去魔生幹活了(現象)
我對仙境算蠻有愛的也天天上,使用也還算熟悉,每個板都會逛
如果要說我對討論區沒有心那我就要傷心了,很多發文我也是很用心寫的
但是連我都這樣,何況那些不熟的人,根本不會在仙境留下足跡
現在HP不管書本或電影都結束了,剩下都是這些零零散散的資訊
但是哈迷真的還是很多,我的噗友們聊起HP都還是很瘋狂(觀察)
想想如果這回覆都在討論區那有多驚人啊,怎麼讓這些人轉到仙境這個平台使用呢? (目標)
第一,在有重要新聞時(如舉例的湯姆分類文),得搶先發文,然後搶第一批散播出去(嘗試)
因為大家看過一次回過一次大概就不想回了(預測)
為什麼要先搶第一而不是發精緻文呢?因為要持續讓使用者有觸及到仙境網站
在各種平台的大量資訊中搶得先機,流量才會進來(預測)
以上小劇場必須讓使用者在幾秒鐘內在網頁上做出決定,不然就會跑掉(預測)
然後點進來仙境後,除瀏覽外有一定的比率要有動作(按讚、分享、發文)
同樣是幾秒內就樣讓使用者忍不住做出這些動作(目標)
精緻文則留給有時間且願意慢慢逛網站的人,同樣也要做
但目標不在時效,在深度(茶~),也就是與其他同性質網站做區隔的東西(預測)
但是流量一定在前面,沒有流量進來,再優質的內容都沒用(預測)
仙境官方可以先帶頭使用,例如先在討論區寫個非正式、親民一點的內容
一方面做示範(告訴大家這樣的文可以發在這個區塊),讓使用者學習可以這樣發文
以後這個就可以由對HP消息靈通的社群成員發文,例如(嘗試)(當然字數可以再更多些):
跩哥湯姆費爾頓昨天在自己的推特上爆料,他終於註冊了Pottermore,卻被分到葛來分多去。
他的心都碎了。😭
然後下一步是將文章發到仙境FB粉絲團(嘗試)。好,到此,我知道有人會說:仙境FB粉絲團一直有在做這件事啊
那我們就到仙境粉絲團看看
先在次重複一下核心概念,我們目的是要增加討論區的利用(目標)
所以,粉絲團的功能是讓大家連到仙境,不是另闢討論區,如果使用者只停在FB看看沒轉入仙境就沒有意義(預測)
而且不只是提醒舊成員仙境的存在,還要開發新成員,所以讓使用者接接下來能按下分享功能很重要(預測)
盡量讓粉絲團裡每一篇(當然不可能全部)都可以連到仙境,這樣就可以增加仙境的點閱率(嘗試)
例如說艾瑪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就可以嘗試把影片聯結放在討論區
大家從FB點影片後,就會停在仙境,至少看幾秒
好,是英文,聽不懂,關掉,但是已經被騙進來仙境了
接下來有更多的機率去點選仙境其他文章,而不是直接從FB上直逛到其他地方(預測)
當然,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主題沒什麼內容,會有浪費討論區資源的疑慮
但是,我們的目的是增加討論區的使用,而且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討論區缺文,不會有這種問題
官方想把這件事留給社群成員做?這裡官方是帶頭的角色,社群成熟就會有其他人接手
這樣使用者也是只看不回啊?所以接下來,要讓使用者願意在短時間內做出動作(分析)
目前粉絲頁能連入仙境的,除"誰是你的王",最常的連結就是新聞中心或討論串
有此連接的討論串通常分享數蠻高的,而且分享數都大於直接從FB分享的數目(觀察)
表示使用者真的有把文看完才分享出去(預測)
(更新:因讚與分享的數目相同,懷疑是bug,因此目前無法得知是FB或討論串分享數多)
但新聞中心的就不知道了,因為我發現新聞中心只能在FB按讚卻不能分享
而且按讚及回覆文章的按鈕位置不利使用者使用(觀察)
使用者看完文章必須再回到上方,多了此步驟會減少使用者利用這個功能的動機(預測)
在這次湯姆分院事件,至今只有兩人回覆,其他討論區全無動靜
相較於大家對於此事件的熱衷度,如只看點閱率可能OK,但在回文率就不行了(觀察)
回文很重要,是這個網站人氣的指標,而且越多人回文,會讓人更想知道大家在說什麼而點進去
進而增加再度增加回文率及分享率(包含直接入站而不是從FB連來的使用者
也鼓勵發文者再度發言,形成良性循環
而且在回到前面說的即時,大家在別處先看過這個消息甚至已在別處回過,會減低回文率(分析)
所以湯姆分院可做兩次,第一次單用截圖做一般發文搶先機,讓使用者選擇仙境網站瀏覽、回文及分享
另一次在新聞中心做仔細的翻譯及更深入的報導,用品質與其他網站做區隔(嘗試)
再來,回文的方式,現今使用者已習慣FB與line簡短的回文,加上智慧型手機盛行
在智慧型手機做大量打字也有困難,甚至很多時後大家直接用表符而不用文字溝通
但又要同時考慮整體討論區的品質(分析)
我覺得可以採取類似像PTT推文的方式,原本的發言還是遵照舊版規必須言之有物
但下面提供子回應區,開放不限字數甚至只用表符的回文方式,同時滿足兩種需求(嘗試)
像百度哈利波特吧,看起來超雜亂的版面
但是我噗友的資料取得就是從這裡(觀察),猜測她心中的小劇場
因為可獲得即時大量HP資訊,所以可接受貼吧的生態而去瀏覽
轉貼時考慮方便、使用習慣及預期回文率,選擇了噗浪而不是仙境(分析)
再次說明, 因為是強調思考的過程,我非常希望討論能放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困難或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我會一直強調重點不是嘗試(做出動作)這一步,雖然這也是這中間很重要的一環。
另外我提的想法也是增加討論區利用的方法之一。所以將上面那串橘色的字,視為一個嘗試(做出動作),然後增加討論區利用,視為一個綠色字串裡的設定目標,則又是一個思考邏輯的輪迴。舉例如帶領新人及帶頭發言、辦活動刺激發言、根據發言給與獎勵,也都可以可視為一個嘗試(做出動作),但綠色字串裡前後的步驟一樣不能少。
舉例:發現新人不太發言(觀察)->因為害羞與擔心(發現問題)->因為不知道要怎麼說且看過別人發言被轟(分析)->希望新人多多發言(設定目標)->舊成員先帶頭說做為示範、以引導代替責罵或許能改善此現象(預測)->帶頭發言(嘗試)->新人發言(現象)
另外某些方法(嘗試),同時可以涵蓋到許多目標,例如帶領新人及帶頭發言,對於回文、回鍋、增加頻率均有幫助,但前後的思考邏輯還是一樣的。
在首樓曾經提出的具體建議(相當於綠色字串裡的嘗試):
1.搶先發文,然後搶第一批散播出去
2.盡量讓粉絲團裡每一篇(當然不可能全部)都可以連到仙境
3.採取類似像PTT推文的方式,原本的發言還是遵照舊版規必須言之有物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有關建議的部分,只寫到在FB看到文->點入->瀏覽->分享->回文這邊,但我認為後面瀏覽其他區->下次回鍋再度瀏覽與回文->回鍋頻率增加也很重要。後面這塊沒做好,前面那塊的效果也會被影響,所以我才會說要做全套。
要做全套的意思不是說,我說什麼全部就要做。當只聚焦在嘗試(做出動作),忽略了前後,就會誤以為做全套是我的方法照單全收。當了解了過程,知道做出這個決定的理由,在結果不如預期時,才會再度重新思考,或是就算結果不如預期,卻也發現到以前沒發現的東西。
最後,當再度把增加討論區的利用率串成一個大綠串時,要思考的是:為什麼要增加討論區的利用率?
思及此,我個人認為這牽扯範圍太大,仙境幾乎等於是跳羊一個人在維護,所以我才會提到仙境的定位及站長個人生涯規劃,這不是我所能建議的範圍。我缺技術的部分,所以在許多做法(例如更動網頁)我也無法評估難度,所以我才會自嘲當當嘴砲隨便說說。
我也期待有其他更多的討論讓我學習,補足我思考裡不足的部分,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更新資訊:
首樓文章增加的部分,包括所有在框框裡的內容,及所有綠色的字。
其他有更動的地方有兩處,一是"第一,在有重要新聞時(如舉例的湯姆分類文),得搶先發文",另一個是"跩哥湯姆費爾頓昨天在自己的推特上爆料,他終於註冊了Pottermore,卻被分到葛來分多去。"
其餘都保持原po文內容
口渴~先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