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析】為什麼哈利波特容易讓人沉迷?

發表於
今天是哈利+羅琳的生日!!!
我從很久之前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哈利波特容易讓人沉迷?

我其實最近才變成哈迷的,
或許它不是我最愛的書,
但是是我最"迷"的書。
在題材上,它雖然不算新鮮,
很多書都有巫師,魔杖,狼人......
但是,我覺得最特別,最讓人泡在裡面的原因是---
羅琳媽媽建造出一個新的社會,而且是我們充滿嚮往的社會。

雖然不敢說讀過很多書,但是我自己是喜歡看書的。
像是"貓戰士",它用貓的觀點講事情是很特別,我也很喜歡,
但是它還是個現實生活的放大版故事。
或是"飢餓遊戲",它就是一個社會,但不是滿足我們的社會,是讓人反思的社會。
它不會讓人沉迷嚮往,相反的,它有另一個特色:反省現在、現實的社會。

回到哈利波特,它的故事很好,題材很奇幻,
但是它依然有"社會"的樣子。
有學校、有政府、有國民運動、有報紙......
所以才更讓人入坑啊!!
如果哈利波特就是一個上學的故事,
沒有講到一個環境,可能就不會那麼吸引人了。
所以,我覺得,正因為一個讓人嚮往的環境、社會,才會讓人深深著迷。
更容易有周邊XD
-------------------------------------------
第二次發文,還是很緊張呀...
強調一下只是個人觀點喔~~
歡迎留言你的想法~~
5

本文作者

  • 初級巫師
  • 48  136

雨過天青 @shiaoyu1995

2
我的觀點跟樓主一樣,因為一個如此完整的故事結構,才會讓我們沉迷的如此之深。

另外想特別補充的是--J.K. Rowling建構出來的社會是比較貼近現實的社會。
有笑、有淚、有悔恨、有溫情、有政治鬥爭、有家庭爭執...
主人翁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單純可愛的時候,也有中二屁孩的時候;他們除了會魔法之外,也是跟我們有著一樣的煩惱與哀愁,這讓我們感覺跟他們更加貼近。

他不像是"飢餓遊戲"那樣令人悲憤的開頭;也不像是"分歧者"那樣社會重新洗牌的烏托邦;更不是彷彿生存遊戲般的"移動迷宮"。

雖然魔法對我們來說是那樣遙遠,但以學校的方式呈現出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相關的想像,畢竟雖然學科不會相同,但我們終究曾經或是正在與他們一樣經歷學生時代,甚至是令人苦惱又歡喜的青春期,而這些相同之處,多多少少可以讓我們覺得與這些角色更加貼近一些。

就我自己而言,容易讓我深深沉淪的故事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他們都有龐大且可以探討、延伸的故事背景,而Harry Potter系列完全滿足了這三點特性。從四學院創始人到Gellert Grindelwald跟Albus Dumbledore,從Newt Scamandr到Tom Riddle,從James Potter到Harry Potter,年代由20世紀前一路延伸至千禧年後,故事發生地點由大不列顛帝國及德國開始,然後橫跨了英吉利海峽直抵美國紐約,而後又回到了已經開始現代化的英國,甚至延伸歐洲版圖到了西歐的法國以及接近北極圈地帶的北歐。

這樣可以無限延伸未來,且又有深遠歷史可以供我們想像的故事建構怎麼可能讓人願意輕易放棄呢?

馬卡巴卡 @aaron03090309

0
樓主講的我完全認同阿XDD
尤其是裡面很多角色,每個人的個性都不盡相同,但都有讓人著迷之處

Sandy/ 遊歷茫茫時空間的尖耳朵  @leesandy3633

3
認同,正是因為如此貼近現實,世界觀又建立的如此完整才讓人如此的入迷.....
覺得整系列就好像一部真正的歷史,但又是一部記述的非常鉅細靡遺的
也是飽含世間許多冷暖,大大小小的事情,感情的....

另外仔細思考更深一層也以個人經歷來說
我從小父母離婚,因此一直是在外公家住著
而我一向不喜歡住在此地,甚至隨著年紀越大有越討厭之感
這裡的人可說大部分擁有的有德斯禮一家的想法跟態度與賽佛勒斯招牌的冷酷
小時候老媽忙著上他的課或班一直一整天都無暇照顧我,而外公外婆又不願放太多心力,長長只是把我丟在電視機前而已
唯一願意教導跟帶我的反而只有不住在一起老爸,但無奈機會就是不多
簡而言之在碰到哈波前的生活可說感到非常孤獨...又幾乎沒有機會了解人情跟愛.
甚至還深刻記得在國小的時候曾經感受不適合這個地方道騎著腳踏車在附近遊蕩,思考著到底什麼是歸屬感...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
在這著住處也曾經被罵過沒用...
那個時候我覺得是我的谷底...


在大約四五年級碰到哈波之後,發現在德斯禮家的哈利亦是如此,才了解到原來這都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然後進到霍格華茲....我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一處成為你的家是什麼樣的感覺...
而在這個家的生活之中也有各種面向...除了學習,也有很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但我了解到人是溫暖的

到了第三集我碰到了雷木思,我覺得他幾乎是將我從人生的谷底拉起來的角色,也是到現在都還陪伴我走向人生的未來的心靈夥伴...
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原來就算人生有不完美仍然是可以盡力精彩的活出自己...
就算社會或是有人因為某些原因看扁你..你仍然是值得的,也完全不會減損你的價值...
還有也是就是那種痛,在碰到雷木思的時候..有種被了解的感覺..
也就是說當感受到找不到自己的時候....搜尋心理我覺得我看到的是他..
每每想到他的時候都告訴我要繼續加油跟撐下去..

所以到現在即便仍然必須忍受住在這邊,我覺得我仍然有源自HP的作品的這些重要的心靈依靠
這部作品強大在他可以看透人心與人生,也可以教導孩子什麼是ˊ真正的愛,也讓人找到自己
而這些是無論過多久,就算宇宙化為灰燼都會存在不變的定理
所以這是我覺得為何HP這麼雋永也不斷地讓人想回去閱讀的一大原因之...
就算被人批判不文學...但又如何呢?他的力量遠比這些批判者想像的更深遠..

Arcelor.J @ghjk2052

0
當哈利波特第一集出來時,我才國小,記憶中是老師推薦給我們的一本書,然後我打開第一頁後,
就如同哈利剛拿到魔仗一樣,深深的被吸入了這魔法國度!

接著就一集集的收集,但電影沒每部都看(笑)。

然後到了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出來,那股沉睡已久的吸引魔力,再度被開啟,
於是就又開始細細回味這部作品,所帶來的驚喜與喜愛。

羅琳所創造出來的世界,雖然是虛幻的,但卻鮮明地活躍在每個書迷的腦袋裡。
而且到現在他們都可能還在等著「入學通知信」的到來(笑),例如:我(遠永都在等信)。

Alice/月嵐星羽之努力賺錢敗家中 @s95230

0
我同意樓主的觀點,另外我還覺得(以下純粹為我個人一路看下來時想到的,無其他特別含意)也許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在哈利波特這本小說中的人物描寫很容易地可以將我們自己帶入這個角色的情緒、思想......,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書中的角色連想到現實中週遭的人身上,舉個例子:我在看哈利波特時會覺得我彷彿就是故事裡的某個角色正在和哈利一起進行著這一切,會和角色產生共鳴,在現實生活中,在遇到某些人事物時就會不禁想到這個角色就像哈利波特中的誰誰誰一樣的___。不過這樣講下來感覺就又像樓主所言-和現實貼近。
(打到一半才發現我想到的根本就是樓主想法的另一種講法,但...我已經打那麼多字了,就請包容我任性這次廢話吧!Please!)

鳳凰于飛𓅁翽翽其羽 @littleblue39

0
我從小就是個愛幻想的孩子,是哈利波特觸動了我的內心深處的幻想世界
從那時開始一直深信著有另一個魔法世界😍

香吉柿柳丁 @yichen1999

2
哈利波特真的有股魔力!
龐大的故事歷史背景、主線、支線的劇情發展、或是魔幻神秘的魔法世界,雖然書越到後面越厚xd不過正是因為包含了這麼多動人的地方,才能讓人忘掉頁數,沉浸在冒險裡,從冒險回到現實,很有趣的是,羅琳描寫的每個角色性格,人物的關聯,事件 ,其實都存在於生活裡,就像樓主說的,羅琳建構了一個我們嚮往的社會,我想也是一個和現實產生共鳴的社會!

這是討論串底端!何不幫忙讓這串魔法煙綿延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