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影迷來說,這部電影的缺陷是在羅琳破壞了長久以來的魔法世界觀;但對我來說,《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以下簡稱《罪行》)最大的缺陷在於「沒有達到這部作品該完成的任務」,簡言之,這是一個沒說好的故事。我習慣將作品看成一個單獨故事來看,會試著排除改編或系列的成分,畢竟改編作品就是全新的一部作品,對《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以下簡稱《產地》)我也是採取這個標準。我對《產地》的觀後感請參考這篇文章,強烈建議看過以後再回來看這篇觀後感,會比較懂接下來我所分析的缺陷何在。因此我的觀後感不會去討論魁登斯的身世、麥教授為什麼會出現,以及其他魔法世界設定的種種議題,而是把《罪行》作為一部作品討論,以劇情元素和角色塑造的角度論述為何這部作品令我失望。
以往《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口碑普遍不好可以怪罪小說原著到電影改編的過程中出了問題,然而《怪獸》系列是直接由羅琳創作劇本的作品,這點是《產地》令人喜愛的優點,卻同時也是《罪行》令人失望的缺點,前者擺脫了原著束縛、演繹出一部完整又具有深度的故事;後者卻顯現出當沒有原著可以怪罪或輔助時,故事沒說好的缺陷會有多大。《產地》和《罪行》也剛好對比出羅琳寫作時的優點與缺點,當羅琳無後顧之憂、無連載之憂時創作的作品總是最為縝密,如同《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總是在書迷心中佔據特別地位,情節的縝密是「小說」這個文學載體與「散文」和「詩」的最大區別,換言之,小說每一個情節、人物、元素、事件都必須具有意義,若太多無意義的東西出現,會使一部小說架構變得鬆散、發散,所謂「鬆散」或「發散」並不指劇情BUG,是指情節節奏、書寫重點而言。我認為這個標準不僅適用「小說」,同時也適用任何戲劇形式的作品,包含電影與舞台劇等。羅琳的創作總存在著越寫越容易發散的缺點,只要將她連載的作品攤開來比較便可一目瞭然,在《產地》上映後、確定《怪獸》系列會有五部曲後,我就開始擔心羅琳的創作缺點會影響後續系列電影的表現,只是沒想到會來得這麼快,出現得如此明顯,明顯到以最寬容的角度來看都無法替其辯解的地步。
先說,我沒有很不喜歡這部電影,至少《罪行》給我的觀影體驗並沒有太差,沒有讓我在位置上頻頻嘆氣、坐不住或是不耐煩,至少到跑片尾名單時我還不覺得已經過了兩個多小時。尤其開場時葛林戴華德的逃脫,演繹出比《死神的聖物》更精采完美的逃亡戲碼,也在那短短幾分鐘之內建構出葛林戴華德的具體形象,同時點出葛林戴華德和鄧不利多之間的「深刻連結」。《罪行》的特效也做得比《產地》更為完美奪目,特別是對騶吾的刻畫套用華人熟悉的舞龍舞獅的腳步、身段,還加上了踩樁,這點算是彌補了《產地》中巫師國際聯盟的中國巫師代表竟然在1926年身穿清朝皇族的官服的大失誤,加上很多時候都讓我想倒帶再聽一遍的BGM,《罪行》還是讓我享受了兩個多小時的聲光體驗,以及終於重回霍格華茲的感動。儘管如此,卻也撐不起《罪行》在人物塑造、角色創造,以及劇情安排上的疲軟和不切題。以下分作兩部分敘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