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戲在利物浦的聖喬治大廳 (St. George's Hall) 前拍攝,這裡被設定為 1920 年代美國紐約的某座建築。大廳前的台階上聚集滿穿著 1920 年代麻瓜服飾的人,眾人們正高喊著某個口號,激情的程度聽起來就像是在抗議。

導演大衛‧葉慈、製片大衛‧海曼都在現場,從外側看向建築物內也可以看見美國國旗高掛在上頭:



拍攝過程大都在重複一些角色走上台階要入場的橋段,從這些人的舉動和服裝來看,他們應該是一些麻瓜政要人士。
在對街辦公的居民從辦公室窗外正好有絕佳的角度觀看拍戲過程,也錄下了當時的場景:
經過現場的人表示,他們聽到這些抗議群眾喊的口號是:「我們要第二個賽倫 (We want a second Salem)!」
這立刻讓人聯想起美國馬薩諸塞州西元 1692 年的「賽倫女巫審判案 (Salem Witch Trials)」事件──賽倫鎮中有一位小女孩莫名開始四肢抽動,後來常和她玩在一起的姊妹們也開始出現一樣如中邪般的症狀。在當時醫術不發達的年代,醫生把病狀歸咎於邪門的巫術;小女孩因此指控三名可能對她下咒的嫌疑犯,導致其中兩人因此被處與絞刑,另一人成了汙點證人,負責揪出其他同黨,這些無辜的居民都被逮捕,其中不少人甚至被處以極刑。後來事情被揭發是一場女孩們為隱瞞祕密集會行為而自導自演的鬧劇,卻因為鎮中居民對巫術的迷信導致了這場悲劇。
這是麻瓜世界的一段歷史,相信同樣的事件在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一定有不一樣的解釋。
碰巧地,巫師世界的「國際保密規章」就是在十七世紀末頒訂實施的,與賽倫女巫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不謀而合──而哈迷們或許還記得,在【火盃的考驗】故事中,哈利波特等人在魁地奇世界盃決賽的現場就有碰到一群自稱是「賽倫女巫協會」的人,這個協會曾經被認為是美國的魔法學校,但這個理論已經被 J.K. 羅琳本人給破除。

拍攝現場還看到抗議群眾中舉的牌子,上面寫著:「美國不要巫術 (No WITCHCRAFT in America!)」和「女巫就在你我身邊 (There are WITCHES among us!)」等標語,顯然代表著當時麻瓜們又注意到了巫師的存在,導致紐約市陷入恐慌,而麻瓜們期盼著賽倫事件重演。場中還出現一個寫著「NSPS」的標誌,目前還不知道這個標誌代表什麼意義。
經過現場的當地人轉述,他們有看到本片主角扭特‧卡曼德──由艾迪‧瑞德曼飾演──在現場拍攝:「艾迪是人群中唯一一個沒戴帽子的,他在階梯上方人群四周穿梭著,有位戴著高筒帽的官員帶著妻子走上樓梯(他們不在示威的人群中),撞到了他。艾迪看起來掉了某個東西,或許是某種宣傳小冊子,他撿起來若有所思地看著它。」
綜合以上的觀察,目前可以歸納出【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部分的故事設定:在 1920 年的紐約,麻瓜們正公然宣示著要打壓巫師及女巫,而主角扭特‧卡曼德正好在這樣的氛圍下來到了紐約。
讓我們回顧一下羅琳女士先前公布本片劇情簡介的第一句話:「扭特‧卡曼德本來只打算待在紐約幾個小時。」是因為這場戲中的「相撞」讓扭特被牽連進美國巫師們遭受迫害的事件當中嗎?在國際保密規章已經實行兩百多年的情況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美國的巫師世界又暴露在麻瓜眼前?是某種魔法奇獸失去控制導致麻瓜世界注意到巫師的存在嗎?
這一晚,【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在利物浦大庭廣眾下拍的一小段戲碼,已經點燃哈迷們的無數幻想!本片預計將在 2016 年 11 月 18 日上映,距今僅剩一年又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