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映的【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傳、外傳。擴展一個極受歡迎的電影系列有相當大的風險,若不能讓原有的粉絲們興奮,就可能會激怒他們。
扛起這個重任的,正是讓《哈利波特》系列完美收尾的導演大衛‧葉慈 (David Yates)。他執導了最後四部電影,並且再度拿起【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執導筒。

當他還未正式宣告回歸時,導演大衛回憶剛拿到劇本的反應:「我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有點緊張。」他在與紐約時報的訪談中說,「它會感覺又像《哈利波特》嗎?我可以回到霍格華茲嗎?」
事實是,新電影沒有回到霍格華茲,故事甚至完全不在英國發生。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故事來到美國紐約,我們看見新的政治機構「美利堅魔法國會」,也看見美國莫魔世界要舉行(如同現在當下進行中的)總統大選.......它們似乎都映射著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
「現實正發生的事情總是很極端、某種程度來說又很特殊,如果我們不反映這個現狀或探索這些議題,似乎等於錯失了一個好機會,特別是我們的電影可以觸及這麼多觀眾。」大衛說。

這是 J.K. 羅琳第一次親自擔任編劇,而觀眾們也是第一次在沒看過小說的情況下,就進入電影院欣賞一部魔法世界電影。
「人們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製片大衛‧海曼 (David Heyman) 認為,沒有小說依據對劇組而言也得到了某種創作自由,讓他們更有空間發揮。但這也代表著劇組將面臨挑戰:「你必須滿足粉絲們的期待,」華納兄弟創意總監葛瑞格‧席威曼 (Greg Silverman) 說,「但你同時還必須要能夠傳達更多。」
導演大衛形容羅琳一開始交出的劇本:「它充滿黑暗與緊張,基本上調性更嚴肅。」而經過修改以後的第二版劇本則是:「非常廣闊又詼諧,但那又感覺起來太年輕了,看起來好像我們在重製早期(哈利波特前兩集)的電影。」於是,最終版的劇本融合了兩種調性,找到最棒的平衡點。

儘管羅琳本人不願評論,她的劇本協作者們透露,【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電影故事內容受到了羅琳討厭國家主義、反對排斥移民主張的立場影響──從羅琳前陣子極力反對英國脫歐、反對蘇格蘭獨立、以及強烈批判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言論就可以看出端倪。
「身為作者,她看著世界就在她的眼前改變,」大衛‧葉慈說,「當然無可避免地在潛意識中會影響她的寫作。」
羅琳將新電影的故事年代就設在「1929 經濟大蕭條」之前,而根據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近日的主張,目前的美國正進入 1929 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期。

新電影系列還會出現一位重要的反派角色──葛林戴華德,他和上一個系列的黑魔王佛地魔也不一樣。
「不像佛地魔是個憤怒的野獸,下一個版本的大壞蛋更加致命。」大衛‧葉慈解釋,「他想用某種很曲折又複雜的方式征服人心,但他的價值觀非常危險。他能夠用散發穿透人的魅力,並且啟發或催眠人群,把世界變成更黑暗的地方。這是接下來要說的故事。」
J.K. 羅琳正在編輯下一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劇本,導演大衛強調新電影會既有娛樂性又讓人看得愉快,但最基本的主題還是要告訴觀眾「不同社會如何學著共同相處,否則將會摧毀彼此。」大衛說,「接下來的故事有那樣的願景,但它不會太認真、也不會太嚴肅。世界上已經有足夠的負面價值觀了,如果我們不散播一些正面價值就太羞恥了。」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首部曲電影將於 2016 年 11 月 17 日台灣、香港、澳門同步上映,第二部電影則預定於 2018 年 11 月 16 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