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教會我們死亡

發表於


《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關於死亡的教導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集為 J.K.羅琳關於生命、死亡及哀悼的探討布好了舞臺。




© JKR/Pottermore Ltd. ™ Warner Bros.


  《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並不是直白地談論死亡的。比如說,沒有人在裡面死去。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死亡——奎若教授以及書頁外隱晦所指的尼樂.勒梅——特別具戲劇性或震憾人心。但它的確是關於死亡的;或者,至少,一個關於怎樣接受死亡的故事。

  怎麼可能不是?《神秘的魔法石》開始寫作後僅僅六個月,J.K.羅琳就被她母親逝世的消息深深撼動:這經歷不只是影響了這一集,而是往後整個系列。就像她自己所說:「如果(我的媽媽)沒有死,我想我說《哈利波特》不會出現在世界也不誇張。因為她的死亡,造就了這幾本書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如此,《神秘的魔法石》奠定了隨後一整個系列關於生命、死亡及哀悼的基礎。隨著這本書接近廿周年慶典,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讓我們來逐一分析…


這本書從整個系列中最重要的死亡開始


  死亡在《神秘的魔法石》裡,從最初的第一章開始就出現了,我們在那裡得知某件悲慘的事發生了在一個男嬰的父母身上。就像哈利自已一樣,我們當初不知道這些死亡為往後的整個系列備好了舞臺,永遠地改變了哈利的生活。


© JKR/Pottermore Ltd. ™ Warner Bros.

哈利.波特開始哀悼


  哈利一直知道他失去了父母,但直至他步入11歲才真正開始感受到。因為到了這歲數後,他才發現他是個巫師;也是在這個歲數他得知了他父母——莉莉和詹姆的真正下落。與他以前被告知的不同,那不是一起車禍,他們是被謀殺的。

  這片新訊息讓哈利以全新的角度來思考他們的離去。在能顯示人們心底最大渴望的意若思鏡裡,你就能看到它,或者應該說,哈利能看到。在其他人像榮恩能看到他們達成偉大成就的同時,哈利看到他從來不曾擁有的生活:他和父母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這就是死亡和哀悼的真締:我們哀悼的不只是那個人的離去,而是他們被偷走的未來,那或許可以擁有的經歷;是那被偷走的時刻,那被偷走的可能性。一直想著可能會發生的事,能耗盡一個人的光陰,但就像阿不思.鄧不利多自己說:「記著,不要沉溺在夢裡,而忘了把握人生。」



哈利波特與神秘的魔法石

這本書確立了這個系列關於逃避死亡的主題


  佛地魔王能用很多詞來形容——邪惡、力量強大、可怕——但最主要的是,他害怕死亡。事實上,在系列的晚期,佛地魔還跟鄧不利多說沒有東西比死亡更可怕。「你錯了,」鄧不利多回答。「事實上,你最大的弱點一直在於你無法明白有其他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這個關於存在意義的恐懼,以及對力量的追求,就是佛地魔貫穿整個系列的背後動機。就是這驅使他製作分靈體,令他渴望得到魔法石——也是煉製長生不死藥的關鍵元素。長生不死,當然,被視為戰勝死亡的方法,但《神秘的魔法石》對此提出疑問,這樣是否真正的勝利。「你知道,」鄧不利多說。「魔法石真的不是一件那麼奇妙的物品。你想要多少金錢和生命就有多少!兩件大部分人最想要的東西——問題是,人類偏偏慣於選擇對他們來說最不好的東西。」



▲倫敦片場參觀;華納兄弟;為第一部哈利波特電影製作的「魔法石」道具其中一件

而這個主題延續到長生不死藥之後


  死亡不能逃避,逃避死亡會帶來惡果。在《神秘的魔法石》,這啟示不只限於長生不死藥。它也從其他途徑體現出來。

  舉個例子,飲用獨角獸的血可以延長一個人的壽命;因此我們能瞥見奎若教授/佛地魔在禁林裡伏在獨角獸的胴體上啜飲。但是這樣的生命力附帶著浮士德式的後果(譯:與惡魔契約有關)。人馬翡冷翠這樣描述:「即使你只剩下最後一口氣,獨角獸的血也可以延續你的生命,但你也必須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為了拯救自己,而殺死某種純潔無辜的生物,那麼,在鮮血液觸到你嘴唇的那一刻起,你就只能擁有一種半死不活的生命,一種受詛咒的生命。」

  另外一點值得留意的是,《神秘的魔法石》向我們介紹了鬼。這在本質上就引發了許多關於魔法世界裡死亡本質的問題。譬如說,如果巫師知道鬼是真實存在的,那是不是代表他們對死亡的恐懼與麻瓜對死亡的恐懼不同?畢竟,一大部分麻瓜文化就是來自於對死亡後的虛無的恐懼,但鬼的存在肯定證明了死亡後至少不是甚麼都沒有的,因此也就不用恐懼了吧?

  不一定。事實是,《哈利波特》裡的鬼正正就是洐生予這樣的恐懼,由於人們選擇了一種怪異的留存於世的方式而不是真正死去。例如,「差點沒頭的尼克」沒有死,但他也不是在生的。他,就像那些飲用了獨角獸血的人一樣,是被詛咒了的,是半死不活地生存著的。在《哈利波特》,逃避不可避免的事總是會得到懲罰。




《神秘的魔法石》奠定了整個系列的整體主題


  《哈利波特》系到的核心就是關於我們對待死亡的態度,以及我們怎樣面對它的概念和現實。如上所述,佛地魔王就是由他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而來,進而付諸一生來戰勝它,一直因它而擔心著。這不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J.K.羅琳說。我們對待死亡,不要當它是須要逃避的事,而是要把它當成生命中自然的一部分。她給予我們的教誨,教導我們成為死神的主宰的真締:「不是要長生不死,而是要接受死亡。」

  從《神秘的魔法石》中可以看到這個主題的誕生。例如,比較一下鄧不利多和佛地魔對待死亡的態度。當鄧不利多告訴哈利魔法石必須被毀掉,而他的朋友尼樂.勒梅和妻子要因此而死時,他這樣回應失落的哈利:「對像你這樣年輕的人來說,我肯定你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對尼樂和佩蕾奈爾而言,這真的就像是經歷一個非常非常長的白天後,終於能躺下休息了。畢竟,對於一個心智健全的人來說,死亡只不過是下一場冒險。」

  就是這樣的心態,這樣的智慧,引導著哈利走到《死神的聖物》,在那裡他必須帶著專注清醒的神智和一顆勇敢的心,獨立面對死亡。而最終,這就是為甚麼他勝利了,而佛地魔輸了。



© JKR/Pottermore Ltd. ™ Warner Bros.
原文:What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teaches us about death
4

本文作者

  • 世界頂尖巫師
  • 138  3659

Sally @ann684733

1
沙發~~哈利波特整個系列的主旨在第一本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也要歸功於羅琳的寫作功力呢

Sandy/ 遊歷茫茫時空間的尖耳朵  @leesandy3633

0
其實這麼說來我對死亡本身的觀點一直以來確實是有受哈利波特整部作品的影響的...
也覺得自己很喜歡羅琳媽媽這個觀點..(也很敬佩這樣的觀點
真的死亡是必然會發生,是自然的..我們必須坦然的面對..
但我覺得也同時意味著我們可以享受於跟努力在人生的這場冒險上~所以來最後又如鄧多說的,死亡就像在有一場精采的冒險後好好的休息而已..

另外我想也可以說佛地魔一直一來其實都是最大的弱者.否定愛跟死亡..而且非常自私,只有他自己的生命需要活著,其他人的死活都不重要...哀..

謝謝安琪的翻譯與分享!很棒的文章~

Wet  @u102112

0
《對一個心智健全的生命來說,死亡只不過是下一場偉大的冒險》
以前我很害怕死亡這件事
我無法接受身邊的人離開我 常常會胡思亂想
但是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曉得了 當親朋好友離開我們身邊時
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世界
換了一個頻道 展開一場沒有束縛的旅行罷了

這是討論串底端!何不幫忙讓這串魔法煙綿延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