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對方沒有要求避開版權的問題的話,到時候做出來的封面又會是什麼樣子?
最一開始美國/英國版的封面,也就是華納兄弟還沒有開始拍攝電影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對這個封面卻沒有任何的意見呢?
這一次台灣版的封面造成了不少巫師女巫的討論也不是沒有道理,說真的這一次的設計還不錯,可是底下的樹枝(?)還有眼鏡讓封面產生突兀感。
我相信他們也想要把作品畫好,但是另一方面卻讓我感覺到他們一直在強調著要「避開版權」這種不好的印象。
在這裡我想先把電影的事情,還有把其他版本的封面都先忘掉,我們現在只專注於在台灣版﹑初版的美國版跟英國版做比較
比較起來之後可以發現,這些版本的封面設計都是與裡面的內容有關聯的。

再繼續比較下去,美國版封面大方地表現出神秘感,到了第四集後面呈現出一種陰森恐怖的感覺,卻也不失魔法世界的神祕感,同時也留給我們對於故事的想像
英國版的封面有著巧妙的插圖作結合,大大的文字封面卻突顯出封面的魅力,儘管作畫的功力比美版還要細緻,和美版相比之下我認為遜色了點。

台灣版的封面,白色的封面給人一種純淨的感覺,裡面的東西也「好像」點出了主題,可是我卻看不太到有什麼特色。
書邊充滿著吉○力的魅力,只是這個「魅力」在翻開故事之後,出發前往霍格華茲與斜角巷的部分頗有「清新感」以外,
其餘的故事根本與清新完全沾不上邊,甚至那根本不能用「清新」這個詞詮釋整部作品。
因此書邊的感覺在看過故事之後會有180度以上的轉變之外,除了迥異還是迥異


還有一個部分我從以前就很想說的事情,封面最下排的原名硬生生的使用哈利波特的字體,除了給人有多餘的感覺以外,還有根本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果封面可以由白變到黑會不會更好呢?)
最後我想表達這一次發文的重點,我們之所以那麼喜歡哈利波特,應該不是「書上的封面」而是「故事的內容」吧?
就是因為羅琳寫下這麼有趣刺激以及富含人生道理的故事,我們才會開始進入這個世界的不是嗎?
有人說書就是因為封面而引起了購買的慾望,這點我不反對,因為光是例子就能列出許多的書了
不過有的時候不就是因為書裡面的內容,使的這本書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了嗎?
難道一本書的價值,就這樣被封面的好壞給降低了嗎?
無論是封面的好壞,只要有好文章就是本好書,不是嗎?
的確,我一開始也非常失望,甚至表示自己不會購買這個版本
不過我決定改變心意了,我決定我也要購買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一集作為讀物還有一輩子的收藏。
也謝謝繪師的辛苦,還有出版成繁中版,讓台灣人也能知道這個世界的魅力的皇冠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