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世界.科學探討】其之一:關於魔法,你可能沒想過的兩三事

發表於
  大家應該都不會反對J.K.羅琳筆下的魔法世界中,除了引人入勝的劇情和各式各樣的大小伏筆以外,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對「魔法」完整且幾乎無可挑剔的奇幻設定。小的身為純血理科生(聲明:我對混血沒有偏見,文科出身的理工工作者也值得受人敬重,真的。拜託相信我)。要說我從學校學到最重要的是什麼,那一定是「科學思考的理性態度」了,那既然科學是一種態度,那如果用理性科學的方法去理解魔法呢?所以小的就決定試試看將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融合,變成「寫作魔法、念做科學」的世界。

  在那之前,我推薦大家先去看看我寫的小短篇同人文:《魔法、巫師與莫魔》
  我在裡面簡單的提到了我對「巫師之於魔法的運作」的理解,希望大家喜歡。如果大家對於文中的敘述有疑問,或是也可以在同人文內回覆,或在這邊提出疑問。
(嗯,推薦自己寫的同人文,我不要臉我很抱歉OTZ)
......
............
  好,我相信大家都看完了,那就容許小的開始表演了。( •̀ ω •́ )✧


(來源:網路)

魔法之於巫師,是個什麼樣的能力?


  其實我不是用科學研究魔法的第一人。

  事實上,魔法世界中各個領域的研究員都是抱持科學的態度研究魔法的,因此才會有大量的理論出現在魔法的各個領域中,這些理論描述了各式各樣的魔法的運作原理,而基於這些理論也衍生出許多著作與發明。

  說到這邊,我想要再額外強調一件事:魔法的範疇很大、超大、非常大!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至少我確定讀過小說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情),但這件事情其實常常被大家忽略。畢竟決鬥的時候不會用到星象學和算命嘛,當正氣師在外面跟黑巫師拚死拚活的決鬥時,那些光彩奪目的符咒交錯閃耀,自然會蓋掉郭波拉第三定律對魔藥學發展的重要性。

  你們到這兒來,是為了學習調配魔法藥劑的精密科學與正確技術。這裡沒什麼機會讓你們傻呼呼地揮動魔杖,因此會有許多人想不通,這怎麼可以算是一種魔法。我並不期待你們會真正了解,一鍋細火慢燉,咕嘟咕嘟冒著白煙的深釜所特有的美感,或是那些爬進人類血管、混亂他們心智、迷惑他們感官的液體,有著多麼妙不可言的魔力......我可以教導你們如何萃取名聲,熬煮榮耀,甚至阻止死亡——前提是,你們不能像我常常教到的那些超級蠢蛋那麼愚昧。

–––石內卜,《神秘的魔法石》


(來源:網路)

  就像石內卜說的,魔藥學本身就是一門科學技術,也是一門魔法,而這類敘述自然也適用於其他魔法領域,包含天文、算命、占卜、藥草和奇獸飼育學等(多虧了怪獸系列電影,大家都快忘記奇獸飼育學是偏冷門的選修科目了),還有最重要的符咒學、變形學與黑魔法防禦術。每一門科目都有著相當繁雜的理論,這就是歷代巫師與女巫們用科學的方式研究魔法的證明。

  天文、算命和占卜這三門皆為觀測與未來的科目,依我個人的理解,天文學觀測性質最重、占卜學天分要求最高。大家或許能理解占卜學與魔法的關聯,畢竟真正的先知確實存在,像是葛林戴華德和崔老妮都是,(嗯,崔老妮的情況比較複雜,)但是為何天文學被歸類為魔法領域?老實說,我也不知道¯\_(ツ)_/¯,但是人馬一族透過高超的占卜與天象觀測等民族技藝,發展成足以與巫師匹敵的社會性智慧物種,你要說天文學與魔法沒有任何關聯,好像也說不過去。

今晚的火星特別明亮。
亮得很不尋常。

–––如男,《神秘的魔法石》
(所以我說火星你到底是在亮幾點的?)


  這三門科目在任何資料中的資訊都相當少。天文學只有在作業和考試的時候出現過,算命學只有妙麗有上,而占卜學的老師都在招搖撞騙耍學生(抱歉了文妲)。如果我要對魔法提出任何理論,我必須選擇出現頻率更高的科目,也就是符咒學和變形學(所以前半段幾乎都是廢話抱歉)。

  我在我寫的同人文中提到了一個基礎的概念,就是「魔法是巫師自身的延伸」。魔法是一種能力,就像手腳一樣,可以幫我們做事,但這個概念背後有另一個我沒提到的重點:魔法的能力是「可被訓練的」。你不可能一出生就知道怎麼用刀叉,你比較有可能在學習的時候不小心把盤子甩下桌(我不知道你們的童年是如何,我是不小心的)

  提個反例,洛哈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他太專注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決定將他的記憶咒磨練到完美的地步。他的記憶咒技巧是完美了沒錯,但他其他方面的魔法技術也已經退化到無能且難以回復的地步。

  偏題一下,洛哈的魔杖只有九吋長,是正常魔杖長度範圍的最低標,這似乎正是他未來會出現的心智缺陷的寫照。

  幾乎沒有任何學生有辦法在第一次嘗試新咒語時就成功,這不是因為那些咒語有多難、背後有多麼複雜的理論,更可能的原因是他們對該魔咒的能力都還沒有被訓練過。

  但是除了大量的練習以外,魔法教育跟我們一般學習有著一個顯著差異:相信和想像力。

  撇除魔法背後的理論和巫師本身資質上的個體差異,能不能成功施展,你相不相信你會成功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學生在初次接觸新魔法的時候沒辦法一次就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想像不出自己成功的樣子」,因此「不相信自己會成功」。簡單來說,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回想一年級時的飄浮咒課程,為什麼是選擇用羽毛作為練習對象?榮恩把山怪的木棍飄浮起來的時候他也沒有看起來特別累啊,那特別選擇羽毛的原因是什麼?答案就是因為「羽毛很輕」,所以羽毛飄起來的畫面「很容易想像」,容易想像就容易成功。

  變形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撇除物品的複雜度等因素,學習教材都會盡量採用兩個本質上或看起來相似的東西做變形,選本質上相似的東西是因為魔法的運作會相對簡單,而看起來相似的東西則是因為容易想像。

  妙麗看似是例外,其實不太算是。他就學前在家練習時就有成功的經驗,加上他又熟讀(簡直是背熟了)全部的課本,在理論與心理素質都有絕對優勢,讓他在學習新魔法上無往不利。資質輾壓的例子。

  舉一個這麼基本的例子好像沒什麼說服力,那舉一個高難度的符咒好了。哈利第一次召喚出完整的護法時,就是因為他看到自己成功了,所以在同一個時間點,他「知道」自己會成功,所以他才有辦法真的成功。在這邊,「知道」就是「相信」的最高級,哈利不需要相信自己,因為在已經知道會成功的情況下,成功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我知道我這次可以辦得到,因為我已經做過一次了......這樣可以說得通嗎?

–––哈利,《阿茲卡班的逃犯》



(來源:Wizarding World)


  經驗會加強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連結,這就是學習魔法時需要反覆練習的原因,你成功越多次,那你就越相信你做得到,最後成功對你來說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反之,你失敗的比例越高,那你就越相信你會失敗,而失敗就會變成你理所當然的結果。心理學中有不少類似的實驗跟理論,這可能就是目前教育中較為缺乏的部分之一,學生很難相信他們自己在弱點科目上是學得會、做得到的。

  有點像是抽卡迷信,你做了某些事情,並相信做這些事情會讓你抽到你想要的角色,如果最後你真的抽到了,你就會將那些行為與成功的結果連結,下次再做出相同的行為。這之間的差異就是魔法是真的可以成真,而你只是不科學地無視抽卡機率而已哈哈哈。 (明明就真的有用!(╯‵□′)╯︵┻━┻)

  這也是為什麼施展不赦咒之所以罪無可赦的原因,因為真心相信對方不配擁有自我意識、將他受到的折磨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認為他不值得存活在世界上,不但有這些邪惡的想法而且還做出行動將其實現的人,不論是誰都會認同他是個邪惡的人。

  現在我們知道行為與結果會形成經驗,那在學習魔法時的「行為」又是什麼?答案就是咒文和手勢。無聲咒之所以困難,其實就是因為在學生心中,咒文與手勢等「行為」可以幫助他們想像出成功的畫面,因此與「成功的結果」有著相當強烈的連結。而在書中鮮少有對手勢的描述,或許是因為手勢與結果的連結普遍不強烈,而在多次的成功經驗後,巫師們為了方便施法,便下意識地將結果與單一行為做連結,而捨棄了手勢,進而加深了無聲咒的難度,因為唸咒已經是與成功的畫面唯一的連結,少了唸咒的環節就難以讓學生想像出成功的結果,這才是無聲咒難以成功的原因。

  換句話說,不論是咒文或是手勢,對魔法的施展來說理論上都不是必須存在的。

  那為什麼行為與結果的連結對學習魔法這麼重要?答案出乎意料的明顯:因為巫師也「看不到魔法是怎麼運作的」,就像是操縱一隻不存在的手,你如果無法感受到這隻手與你自身的連結,那你自然就無法學習如何控制它,而施展魔法的「結果」就是感受這個連結的方法。

  我們會發現,巫師在學習的過程其實跟麻瓜大致相同,所以知道這些事情之後,我們可能會覺得魔法其實蠻「普通」的。但如果你把看事情的角度轉到巫師本身,你會發現魔法對巫師來說更是多麼的「理所當然」,如果你在學習魔法的經驗跟學習跟魔法無關的所有事情都差不多,那魔法對巫師來說就真的只是「理所當然的能力」而已。

咒文與手勢,在魔法中真的不是必需的嗎?


  根據上一段的部分結論,我確實認為咒文與手勢等動作在施展魔法的過程中都不是必需的。那麼除了動作與結果的連結以外,有沒有咒文與手勢必須存在的理由?

  老實說,我認為還是有,以魔法運作的理論方面而言。

  容我舉例:試著將一道魔法想成一題數學證明題,你有一個起始條件(目標),你也知道你要得到什麼答案(目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解出中間的過程(魔法)。

  現在,熟悉數學的朋友們就會知道,理論上中間的過程有無限種解法,所以你有無限種魔法理論來達到目的,但最近的路卻只有一條,而這條路就是這道魔法的標準咒文和手勢。

  這也是為什麼無聲咒相當困難的原因之一。它強制打掉最簡單的標準過程,然後要求你用與標準過程截然不同的方式解題。老實說,我解完一次證明題就已經夠累了,幹嘛還要另外找出新方法解第二次啊???

魔杖在魔法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在討論魔杖之前,我想要先做一件看似跟魔杖無關的事:將魔法粗略地分成兩大類。我要聲明,這只是我個人的分類,並不是原著中出現過的資料。

指向性魔法:
  有著明確施咒對象的魔法,包含個人、群體、物品、自身、環境或各式召喚物等。針對個人或自身的有繳械咒、昏擊咒、不赦咒等常見符咒(等等,不赦咒好像不常見)及少數變形術,而大多針對個人的魔法可依據施咒者的意願與能力增加範圍至群體;針對物品的有各式變形咒與符咒,舉凡各種放大、縮小、燃燒、擊退、召喚、毀壞與回復等都算;針對環境的包含各式防護性咒語,以及更直接影響環境符咒,此種咒語相當少見,例如怪獸與葛林戴華德的罪行中,鄧不利多對整個倫敦施展的「霧霧隱」;各式召喚物則為接近創造,例如召喚水、火焰、護法及部分無中生有的變形術等,小型防禦性咒語也算在內。

非指向性魔法:
  無論是在書中或是電影中都相當少見的魔法,大部分的觀測類型魔法、製造類型的魔法、少部份針對自身的魔法以及其他沒有明確的施咒對象的魔法都算是。觀測類型魔法最常見的就是占卜學,其觀測對象為不明確的「未來」;製造類型最常見的就是魔藥學;針對自身的非指向性魔法包含消影術與化獸術。

  好了,我們來談談魔杖吧。

  就如各位所知,魔杖是一種幫助巫師施咒的工具,它是所有能幫助巫師與女巫傳輸魔力的器具中最傑出的作品,傳輸魔力的過程中不僅沒有阻力(是與沒有魔杖或不是用魔杖施法的情況相比),還可以幫助巫師引導魔力,所以施展的魔法也更加精準和強大。這些資料我「剛好」都有整理在同人文中。

  除此之外,魔杖的特性等等各式各樣的資料也已經有許多翻譯在站上了,我極力推薦大家去逛逛書籍與本傳討論區,像是柳竹大大翻譯的《魔杖介紹:魔杖芯、木頭、長度與彈性》可說是站上最優秀的翻譯資料之一,如此長篇的翻譯也讓英文爛到掉渣的在下自嘆不如慚愧不已......。不過魔杖的特性與魔杖在魔法中扮演的角色其實沒有直接相關性,所以理論上我不會從該篇文章中擷取任何段落來討論。

  事實上,我想要跟大家討論的重點,是在我翻找各式各樣的資料的過程中看到的一句話:

  美洲當地的化獸師與製藥師即使不用魔杖也可施展複雜的魔法, 然而符咒與變形術不使用魔杖將難以施展。

–––J.K.羅琳,《北美魔法歷史──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


  我就好奇了,為何符咒與變形術的難易度會跟魔杖有這麼大的關係?

  為什麼是符咒與變形術?

  Ok,現在就輪到我分類的指向性魔法登場了。我發現絕大部分的符咒與變形術都被包含在指向性魔法的範圍裡,而符咒與變形術難以在沒有魔杖輔助的情況下施展,這是巧合嗎?我不這麼認為。(等等登等等登等等登等等登~......)

  (這邊我原本想要放個光明會的金字塔眼睛,但說到三角形,真正的哈利波特粉絲都會想放死神的聖物標誌吧,但那是以共濟會標誌衍為靈感的符號,我就懵了,所以索性不放了。)

  我的解釋是這樣:我們知道魔杖具有聚焦魔力的作用,因此魔法的效果才會更精準和強大,但除此之外,「魔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指向性」的工具。

  比起單純用手指向目標,用工具指定目標往往會讓人對目標有更多的注意力,這就是為什麼交響樂團的指揮需要用到指揮棒。(對,我知道兩者時常被拿來做比喻,我故意的。)

  當巫師在施咒時,「將魔杖指向施咒目標」的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巫師快速集中注意力在目標上,而且效果明顯大於「用手指向施咒目標」,而對指向性魔法而言,注意力有無集中在目標上似乎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至少與非指向性魔法相比是如此。

  這就是魔杖在魔法的運作中扮演的角色:幫助巫師快速的集中注意力。這方面的功能真的鮮少被提及。

  符咒和變形術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實用的魔法,而在這樣的需求下,方便、快速的施法工具——魔杖的普及就是遲早的事,而符咒與變形術也因為魔杖的普及變得更生活化,兩者相輔相成。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我們最常看到的魔法就是符咒和變形術,因為我們目前有看到的魔法世界都還侷限在魔杖普及的社會——以魔杖發源地歐洲為中心的西方魔法社會——而已。

結語:從最基礎的地方——魔法與巫師的關係,重新探討整個世界觀


  我曾在仙境站內看過一些類似的文章,例如文武大大曾經寫過的〈世界觀解說〉系列,但其數量實在是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尤其是這兩三年,因為疫情關係的怪獸3延期,連帶讓整個魔法世界觀的相關研究發展停滯不前(缺乏J.K.羅琳的創作)。但是這些文章大多還是偏向世界觀資訊的「彙整懶人包」,對世界觀的「設定討論」卻相當少。既然有個這麼棒的討論平台在此,我覺得缺少了這部分的討論相當可惜。(但我同時也有點覺得由一個潛水仔來做這件事感覺有點太自大了(´・ω・`))

  我在網路上看過不少對世界觀中的某些設定相當片面甚至遠離原意的理解敘述,不只在仙境,還有巴哈姆特等其他論壇(我就不舉例了,怕有人覺得我刻意針對),而基於這些錯誤前提衍伸出來的討論,我個人認為都蠻浪費時間的。所以我想在此拋磚引玉,讓大家對整個魔法世界觀的設定有更基礎的討論面。

  我相信一定會有人有不同的想法,也會有人完全不認同(雖然我覺得更多的人是根本看不完இ௰இ),不管怎樣,我都希望大家能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意見,畢竟這裡是「討論區」嘛。(〃 ̄︶ ̄)人( ̄︶ ̄〃)
45

本文作者

  • 進階魔法學習者
  • 60  880

🦅Roger喆 @Roger10435276

4
作者預備樓
還沒想到要幹嘛,但先佔再說

==========================================
過了半年還是想不到能幹嘛,所以決定把猜想的部分移下來,不然太對不起在右上角按讚的前三個人了:

不負責任猜想:沒有魔杖的巫師社會是什麼樣子?


  既然魔杖在西方社會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普及率,那沒有魔杖的巫師社會又是什麼樣子呢?

  我們可以把視角轉到東方社會,並把時間往前推到歐洲的魔杖文化外傳之前,那裡有一個目前J.K.羅琳給我們的唯一線索:魔法所,也就是日本。

(來源:Wizarding World)

  魔法所的實際建立時間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的歷史超級古老,比全球大部分的魔法學校都要古老的那種古老,其中甚至包括霍格華茲。而它悠久的歷史也造就了日本出了名的頂尖魔法實力(還有出了名的魁地奇實力,豐橋天狗隊嘛)。J.K.羅琳對魔法所的描述大概就只有上述而已,超級少。

  問題來了,大部分的學校之所以有堅強的研究實力,通常跟該學校的歷史有絕對的關係,建立時間越長,實力就越強,這在麻瓜社會的大學教育中也能看到同樣的現象。發展歷史悠長的魔法所在魔法研究上面不可能依然是使用徒手施法才對,因為沒人提出「利用特定器具可能可以幫助巫師施法」的假設或做實驗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巫師拒絕把魔杖學的奧妙和其他魔法生物分享,他們否決了我們拓展力量的可能!
–––拉環,《死神的聖物》

  「特定的施法道具」幾乎可說是魔法研究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東西,但是魔杖又不可能在那麼早期就從遙遠的歐洲傳到日本來,那麼日本巫師的傳統施法方式到底是什麼???

  以下是我大膽的猜想:日本確實發展出了自身獨特的施法方式,也就是「符籙」和「結印」。換句話說,日本神秘的「陰陽師」很有可能就是日本的巫師,甚至連部分「忍者」可能也是。

  對,我知道,有點太大膽了,但我覺得不無可能。

  只要你是巫師,你就能夠透過幾乎所有的器具傳輸自己的魔力。
–––奧利凡德,《死神的聖物》

  事實上,符籙的泛用性很有可能比魔杖來的更高。你可以在符紙依理論畫上你要施展的魔法,而因為每張符紙都需要從頭寫(量產的不算),因此客製化的可能性高;使用符籙的方式也很多樣,你可以貼在特定對象上(尤其是指向性魔法)、單純丟出、燒掉等,因此符籙也成為施法的消耗品。若不使用符籙的話,也可以採用更傳統的結印來施法。

  在巫師不須隱姓埋名的早期,巫師與麻瓜共榮共存,但隨著社會逐漸發展,巫師原本在群居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最後卻因為自身與麻瓜的差異而被迫走入地下。在日本的情況有可能是兩者皆是,有名望的巫師家族長期受天皇所信賴與重用,掌管國家祭祀等大事,史稱陰陽師,而這些巫師可能就是日本的純種巫師,且比起歐洲純種巫師所擁有的名望,同樣身為貴族的他們甚至可能在麻瓜與巫師社會都擁有實權;至於其他沒有(或沒辦法)進入政治核心的巫師則潛藏進麻瓜社會底下的魔法世界,部分的巫師基於麻瓜社會的政治因素(經陰陽師牽線後)被雇用為打手進行暗殺等骯髒勾當,被一般民眾目擊到就被稱為忍者。

  日本的歷史中似乎沒有出現過像西方社會一樣大規模的獵巫行動,因此日本人對巫師的存在可能有著更大的容忍度(比起西方社會),而部分巫師就以陰陽師等祭祀類型的職業潛藏於一般麻瓜的社會中,因此麻瓜社會與巫師社會的階級很有可能會互相影響。

  魔法所需要通勤上下學這件事可能也有關係。日本說大不大,但若要每日通勤至魔法所上學,對部分住在距離魔法所相當遠的巫師家庭來說勢必相當不方便,因此日本的巫師有可能沒有像霍格華茲一樣擁有全英國巫師的百分百就學率。

  另外,因為符籙它具有消耗品的特性,以不富裕的巫師家庭來說,七年的魔法教育負擔可能相當大,因此決定不去魔法所入學。這個結果導致符籙雖然是日本巫師社會的傳統施法道具之一,普及率卻不及魔杖在歐洲的情況,大部分的巫師在日本依然採用結印的方式來施法,符籙則成為非必須的輔助品。除了陰陽師世家以外,身為貴族的他們自然可以無視成本大量使用符籙,再加上他們在專業學校的七年學習時間,實力自然超過那些沒有入學的結印法師。這些差異不只造就了陰陽師世家與其他巫師的實力差距,也間接導致日本魔法社會中根深蒂固的階級複製(陰陽師與其他巫師)。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對沒有魔杖文化的巫師社會的臆測而已。不知道你們覺得沒有魔杖的巫師社會會是如何呢?

疾疾,「」現身! @Grapeinravenclaw

3
@Roger10435276 

第1個來發言了(這麼高興幹嘛?)
認真看過你的文之後
我覺得麻瓜界的能力其實跟魔法界的能力的差別只有一線之隔而已
而當中我也不禁意地把他們兩個互聯起來一起思考,相信你的文中一定也是一樣。
其中把我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文中引述的內容就採用葡萄紫色表示

事實上,魔法世界中各個領域的研究員都是抱持科學的態度研究魔法的,因此才會有大量的理論出現在魔法的各個領域中,這些理論描述了各式各樣的魔法的運作原理,而基於這些理論也衍生出許多著作與發明。
我的推論是,早在之前那些魔法尚未被發明之前,巫師其實是有麻瓜的往來的,這也許能說明為什麼麻瓜可以進去魔法界的原因。
原因在於過去與巫師的往來,造就麻瓜「間接」獲得到魔法這個能力,再繼續衍伸下去也許可以說明其實魔法並不一定是天生的,也許是後天可獲得的能力。

「魔法是巫師自身的延伸」
所以意思是說,魔法其實也是身為人的一部份,就像光存在著影子一樣
就像鏡子映照出來的另一面一樣,我覺得這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是否正確?
就如同你結語所說的:一位沒有魔法的巫師,就好像光與影子分離一樣,是個矛盾的關係。

可是這邊我又想到一個有趣的事情
如果像我文中所說的,麻瓜是可以接觸到魔法的話,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又是甚麼呢?(這邊我有可能離題了


『魔法的能力是「可被訓練的」』

以上幾點完全反映出其實巫師與麻瓜的行為其實是幾分相似的
「魔力」或者是「魔法」在麻瓜界被稱為「學習能力」(這邊想不太出來),儘管核心的性質不同,但是其基本的性質是相同的。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我們不持續學習就會生鏽一樣,會感覺困難,會感覺陌生。
這也是為什麼海格從霍格華茲退學之後,沒有辦法使出一個像樣(?的魔法出來。

魔法教育跟我們一般學習有著一個顯著差異:相信和想像力

我認為是有關連的,像藝術這種抽象的東西
當你在看一幅畫作的時候,應該會想過,為什麼他要這樣畫?為什麼他要這樣表現?人為什麼是這樣畫出來的?
其實不只是藝術,教育也需要的是聯想力;我相信這兩個能力也是不約而同的。
人是視覺化的生物,而巫師也亦同(但據說這個說法有諸多議論,有些爭議產生)
你文中提到的「飄浮咒」就是一個例子之一
為甚麼要用羽毛?是不是因為我們看的到,感覺的到?所以就間接產生出了聯想,腦裡的畫面就會浮現出一個清楚的畫面
變形咒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我們要把辣椒變成一根鐵釘的時候,因為看到所以想到
所以我認為是「視覺化與想像力的聯繫」是一般學習與魔法教育之間的差別。

哈利第一次召喚出完整的護法時,就是因為他看到自己成功了,所以在同一個時間點,他「知道」自己會成功,所以他才有辦法真的成功。在這邊,「知道」就是「相信」的最高級,哈利不需要相信自己,因為在已經知道會成功的情況下,成功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這就表示,其實不在於相信而是知道
相信這個詞其實是模稜兩可的,確信也是。知道跟相信不應該是同義詞,這兩個詞之間的確定性實在是太大了。
「知道」的確定性也許是100%,但是「相信」的範圍非常大,有可能是50%,也有可能是20%。
不過「相信」這個正向的詞是可以推動自己,成為進步的動力,我是贊同的。
如果要換個說法,「你相信多深?」「你知道的越深」一定的程度才能成功地施出魔咒

然後,文還沒寫完,因為我累了
寫太多也不太好,分批一個個來討論也許比較好
這邊就希望有人可以提出意見,讓討論版的功能發揮至最大吧~~

🦅Roger喆 @Roger10435276

3
@Grapeinravenclaw
我的推論是,早在之前那些魔法尚未被發明之前,巫師其實是有麻瓜的往來的,這也許能說明為什麼麻瓜可以進去魔法界的原因。
原因在於過去與巫師的往來,造就麻瓜「間接」獲得到魔法這個能力,再繼續衍伸下去也許可以說明其實魔法並不一定是天生的,也許是後天可獲得的能力。
不不不,你誤解我的意思了www。
我沒有說麻瓜可以以任何方式獲得魔法能力,魔法能力是天生的,巫師生來就是巫師,麻瓜亦同,這件事我有寫在我最前面有提到的同人短篇中,而且我引用的是本傳的內容,所以這件事情是絕對的(至少目前看來是如此)。

我想說的是,科學是一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或者說是「角度」。有做過理化實驗的人就會知道,一個實驗的完整步驟就是「觀察、假設、實驗」,我想表達的並不是科學與魔法息息相關,因為科學並不是某種成就或現象,而是一種思考模式,魔法的發展就是用嚴謹的科學態度發展出來的。

舉個例子,大部分的巫師或女巫都相當鄙視占卜學,麥教授更是直言說那是一種「極不精確的魔法技術」,為何占卜學會被世人如此看待?原因就是因為占卜學並不具備科學理論必備的「可否證性」,也就是「可以在相同觀測條件下提出反例的可能性」,讓這個理論有著被推翻的可能。而占卜學的內容往往過於主觀、片面,而且不同的結果「都」能「很剛好的」符合預言,這就像星座分析可能會說「你行事風格相當大膽,但在某些時候也會採取小心謹慎的態度」,那你不管是莽撞還是謹慎,你都會符合這句話的描述(而且那句話根本不是在描述你的星座XD)。

所以意思是說,魔法其實也是身為人的一部份,就像光存在著影子一樣
就像鏡子映照出來的另一面一樣,我覺得這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知道這樣的解讀是否正確?
就如同你結語所說的:一位沒有魔法的巫師,就好像光與影子分離一樣,是個矛盾的關係。

我不會說你是不正確的,不過這個解讀跟我想表達的有落差......◑﹏◐
我的理解其實是,魔法就是巫師的一部份,用光、影或是鏡子的倒影來表示比較像是在強調魔法與巫師「共存但又互相排斥」的二元概念,但其實沒有這麼複雜。魔法「就是」巫師的一部份,就像是多了一隻手一樣,至少我不會用光與影來形容我和我的手的關係w,而這隻手剛好麻瓜沒有。這邊我也有寫在同人短篇中喔~

你認為相信太模稜兩可,不過我想正是因為這種程度差異的的特性才更適合用來形容魔法。施展魔法的成功率和失敗率就是反映出的相信的%數,你有99%相信自己會成功?那你還是有1%的可能會失敗,機率很低並不代表不會出現。但如果你100%相信自己會成功的話,那不就等同於你知道自己會成功嗎?我才會直接說知道是相信的最高級。

感受得出來你有認真看完我的文章,感謝你!不過看完你的留言之後,你似乎還沒看我寫的同人短篇喔w
短篇裡面的內容其實是我對魔法更廣泛的理解,完全沒有故事感QwQ,這篇則是加深短篇的內容

疾疾,「」現身! @Grapeinravenclaw

1
@Roger10435276

果然還是要看你的文章之後才能回答啊w
(原來是出發點錯了⋯⋯

我想出來的似乎都是錯的吧?
所以這一次我先撇除到一些有關麻瓜的事情,就專注在「巫師和魔法的關係」

我看了你的文章還有同人文之後,我必須翻閱多次才能給你一個比較好的回覆。因為看一次是看不懂的,所以要看無數次我才可以整理出我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身為文科的悲哀,因為想不出那樣的題材,只有自己的心境是豐富的。就算自己有很多的題材,但是也許沒有辦法達到一種「一篇文章,想提出的理論是遠遠超乎想像」的那種文章吧?

對我而言,科學感覺很像是一種現象。
我想到有一次跟某位與你一樣,同樣是理科人的人談到時間的時候,他說「時間是一種物理量」。
咦?我其實有聽沒有懂,科學不是一個生硬的東西我知道,但是他們提出來的理論或想法,還有思維方式,已經不能用想像力豐富來形容了。

我沒有辦法以科學的角度去思考「魔法」這個抽象的「概念」,所以提出來的意見也許會有許多的勘誤,說起來也奇怪吧?

說到底魔法這個概念如果是真實存在的話,那它真的只是心靈上的東西嗎?因為魔法是可以因為沒有持續練習而減弱的,所以照這樣說的話應該是可以達到吸收或是偷竊魔法的效果。

你談到的科學是一種思考模式的時候,我當初在寫這一篇回應的時候,是想到巫師應該是有接觸過麻瓜界的科學才得以用較為科學的態度研究出較為穩定的魔法。照你的意思所說的話,那有可能是我自身的解讀錯誤的問題。

魔杖有可能是將自身的魔力吸收到魔杖的一種媒介也說不定,不過隨者人的成長,掌握魔力的穩定度也會越來越高。魔杖的存在也許是為了將魔力變得穩定的一種輔助嗎?

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想問
不過在那之前我先去把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閱讀,之後再繼續跟你討論這個話題。

真心話:
老實說在談論這類別的事情時,我的腦袋總是有種熊火燃燒的感覺,也許我太斟酌於對錯了,也許我把科學想的太玄虛了也不定。不過,可以消耗自己的腦力,花盡時間思考,我也蠻開心的。
就算對跟錯也沒關係(說跟做的完全不一樣)
至少這樣做就好⋯⋯嗎?

悠悠黑湖裡,子寧不嗣音? @jadeite

1
這個…算是心理學和教育的範疇?總覺得你把我的心聲寫出來了…雖然讓我寫我可能無法寫得像你這麼好?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羅琳只提到魔法所應該是因為日本比較早西化(或許也只是因為羅琳比較有聽過日本?)
資料少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哈利波特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物語故事

悠悠黑湖裡,子寧不嗣音? @jadeite

1
如果要再深入…可能就得去查全球巫覡文化了🤣
華人的道家思想、原民的巫女文化、易學、風水、各地的風俗與祭祀儀式、傳統文化占卜到各種神奇占卜……
再然後把宗教與宗教哲學也加進來……

柔 柔 🍪 @smartgirl

1
講解的好仔細啊~樓主真厲害
雖然我看不懂🙈
推推好樓👍

🦅Roger喆 @Roger10435276

3
@Grapeinravenclaw
你的回覆內容並沒有全部都是錯的喔~,我也沒說我全部都是對的,科學注重合理性,如果我的假設符合邏輯且能夠解釋比較多現象,那我的假設目前就是合理的,在對錯之間的光譜中比較偏向對的方向而已。事實上我覺得你在想像力與學習之間的連結那邊解釋得還不錯,如果用我原本的想法來解釋的話,可能會扯到各種古典制約等心理實驗和理論,但這樣八成會有更多人聽不懂,而且我擅長的也不是心理相關,所以就放棄了,這就是你的文組優勢了吧(。・∀・)ノ゙

如果魔法能力是會因為疏於練習而退化,那經常練習的話能不能讓麻瓜學會魔法?答案是永遠不行。
用人跟鳥來比喻,人即使花上再多的時間研究和練習鳥的飛行技巧,那人有沒有可能學會飛行?答案當然也是永遠不行,因為人天生就沒有翅膀,也就是天生不具備飛行能力,頂多只能借助外力——製造類似的工具載人飛行。魔法能力就是如此,麻瓜天生就不具備魔法能力,自然也無從訓練不存在的能力,因此麻瓜發展科技(科學技術,跟我文中強調的科學思維不同)來幫助自身完成平常做不到的事。我猜可能是因為「心靈」或「靈魂」這些東西的形象太飄渺了,所以才會讓人誤以為心靈的可塑性相當高,但根據書中的說法,靈魂的組成似乎是有基礎架構的,沒辦法說改就改。

不過我看不太懂「魔杖有可能是將自身的魔力吸收到魔杖的一種媒介」的意思,我對魔杖的理解只是魔杖能「引導魔力」而已。用水來比喻,在出水量相同的情況下,蓮蓬頭的水範圍大、力量小,因為水量被散開了;但如果改成細水管的話,那水量就會集中成水柱,力量也會增強。而不用魔杖施法的話,魔力就會像蓮蓬頭一樣散掉而難以集中,而輔以魔杖的話,魔力就會像水管中的水柱一樣集中,這樣的解釋似乎更接近奧利凡德的魔杖學說法。另外還有「魔杖選擇巫師」、「魔杖與巫師會互相學習」等說法似乎是在強調魔杖本身有意識,而且有能力吸收使用者的施法經驗,只是這之間的原理複雜、互動微妙、且影響微小。若要說到影響相當明顯的例子就是接骨木魔杖了吧,因為有著數百年來的使用歷史,它吸收了超多的施咒經驗,遠大於在世的所有巫師,因此大部分的持有者使用的心得都是「比起我操縱它,我從它身上學到的更多」。

至於你說的科學現象嘛......,你朋友說的「時間是一種物理量」其實就是將時間「標準化」的結果而已,也就是冠上單位(秒、分、時、天之類的)而已,而標準化就是科學思維的其中一個重要步驟喔~,是確保你跟他人交流時,內容的標準一致的重要過程,畢竟除了自己以外就沒人知道自己說的「過了很久」到底是過了多久w
這也是我沒辦法將魔法標準化的原因之一,因為魔法沒有「單位」,沒有人會說什麼「這道符咒需要消耗多少焦耳」的話XD,從這個角度來看,魔法確實更像是「概念」而不是「能力」呢。

如果有問題的話還是可以隨時發問喔,畢竟我覺得一定會有我疏漏掉的地方。如果我認為我的假設正確,那讓大家都能理解我的假設就是我的責任o(≧∀≦)o


@jadeite
可能有一點心理學,但沒有教育,而且兩者都不是我擅長的部份www
事實上,雖然我一直強調科學科學,但我其實不太敢寫太多專業的東西進來,一方面是我自己就不是相關領域,另一方面則是可能會被真正專業的人糾正,這樣很容易歪樓(而且很恥இ௰இ)

我能理解作者對東方的魔法世界描述偏少跟西化的程度有關係,不過作者也有說到,各大洲的巫師與麻瓜人數比例幾乎都是一定且穩定的,西方為中心的立場就作者來說很合理,但在世界觀上就不合理了,所以東方魔法世界缺少的描述目前也只能用猜想補足w
說到底也只是我個人的猜想,其實不用太認真,而且人文歷史離我擅長的部份是最遠的◐﹏◑


@smartgirl
看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提問喔~
或是像葡萄@Grapeinravenclaw一樣多看幾遍,說不定會突然頓悟( •̀ ω •́ )✧

安娜 @littlelight

0
唉…我覺得巫師跟麻種的沒有什麼區別唉…因為有學的大部份都會了!!!

偶爾浮起來換氣的咕∘˚˳° @Sharebooks64

2
每次看Roger喆的文章都很敬佩寫文的認真程度和對科學的執著程度,接下來是要寫一系列的【魔法世界.科學探討】嗎?真的很強👍🏻 腦袋眼睛指關節辛苦了

以下給予一些建議

您的文章內容很豐富很迷人很燒腦,可是有時常難以閱讀的困擾(別揍我個人認為大多是因為想得太快手跟不上

就像寫解數理題目的時候腦袋已經想到下面幾個步驟但手寫算式的速度跟不上

例:
  我在我寫的同人文中提到了一個基礎的概念,就是「魔法是巫師自身的延伸」。魔法是一種能力,就像手腳一樣,可以幫我們做事,但這個概念背後有另一個我沒提到的重點:魔法的能力是「可被訓練的」。你不可能一出生就知道怎麼用刀叉,你比較有可能在學習的時候不小心把盤子甩下桌(我不知道你們的童年是如何,我是不小心的)

藍字部分您想表達的是「魔法能力可以藉由訓練加強,就像人類需要學習才能更加靈活的使用刀叉」這樣嗎?
(就算這樣也有點怪,下面解釋)

如果您在書寫文章的時候思路是

我覺得魔法能力是可以被訓練的  ➜
人類也需要學習才能使用刀叉啊

那對於尚在理解您的觀點,第一次閱讀的讀者來說也許有點太跳慟了

上面個人簡化出來的那段話也有點怪的原因:
                         後天訓練
魔法是天生的➜➜➜➜ 魔法能力增強
                                            後天訓練
沒有人天生就會使用刀叉➜➜➜➜ 學會使用刀叉

運用魔法和使用刀叉兩件事在我看來不太適合拿來相呼應。一個是增強本能,一個是全然的後天學習

隆巴頓出生後不久就可以用魔法使毯子將自己裹得更緊,所以暫且在這裡將魔法歸類為巫師本能

類似“鳥類透過多次經驗累積進而搭出更堅固的窩” 這種比喻我會覺得比較貼近魔法。因為他們天生帶有築窩的相關知識和本能,再藉由後天經驗增強造窩的能力。

但刀叉的話🤔好像就單純只是後天學習

另外,如果您所說「魔法的能力」是指魔咒、魔藥等需要後天學習的「能力」的話...

那對我而言特別強調這點有點奇怪

您在文章中以人的手腳來形容巫師的魔法

有的人天生手腳比較靈活,有的人天生運動神經比較不發達,這是比喻巫師天資的部分

那人的手腳靈活度可以藉由各種訓練來增強,巫師的魔法可以藉由訓練使用的更順手不是很正常嗎?

更何況🤔

如果是後天學習的魔咒魔藥熬煮等,不常用也會忘?

提個反例,洛哈就是最為明顯的例子。他太專注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決定將他的記憶咒磨練到完美的地步。他的記憶咒技巧是完美了沒錯,但他其他方面的魔法技術也已經退化到無能且難以回復的地步。

洛哈的話,與其說是反例,感覺是個很合適的例子

著重磨練記憶咒-完美
其他沒訓練-退化

完全佐證您的論點,但不太算是反例對吧?

 
偏題一下,洛哈的魔杖只有九吋長,是正常魔杖長度範圍的最低標,這似乎正是他未來會出現的心智缺陷的寫照。

這我完全不知道,好酷 🤯


〜(꒪꒳꒪)〜總而言之,弱弱的建議Rogger 喆下次可以先稍微順過自己的文章以利讀者較容易跟上您的思路(也許只有我閱讀能力太差啦是說)

看過多篇您所發表的留言文章後覺得不會一次性看到最後的原因大概就兩個1.太長2.文句不順、跳慟

完整閱讀後(這篇我大概來回讀了快八遍)會發現許多地方是可以結合歸納或者截斷獨立開樓的

如果在發文前稍作修飾會讓我這種廢廢讀者看得更加 (*ノ・ω・)ノ♫

那麼好的內容主題,如果可以讓更多人順暢的閱讀就太好了(撒花

如果因為文長繁複造成很少人能閱讀到最後很可惜

每次讀你的文章都會腦燒,但又覺得很新奇能看到有人那麼認真的去探討哈利波特裡面的小眉角

雖然對我來說魔法世界應該是毫無框架,充滿想像力的,但偶爾深入去想本該沒有什麼邏輯但又可以發現邏輯存在的魔法也還滿開心

因為已經大概來回跟您對談了幾次所以有些放肆(來人啊!拖下去斬了  望您不會感到冒犯

說了一大堆還是沒有講自己的想法怕被你轟出這個樓 ( ̄ヘ ̄;) 

我的想法:

魔法是沒有框架侷限的,因為魔法的定則沒有人可以真正參透

跟麻生裡的科學一樣,人類總是在推翻前人的定則,定則永遠會有例外

所以秉持著科學的理性去探索這個世界,懷抱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去突破理性到不了的真相

催狂魔都給不出自己看法的原因是這樣啊 一切好像對我來說都有可能ʕ º ᴥ ºʔ

請不要誤會我有任何惡意,真的是覺得您寫的文認真到很敬佩所以才會提著膽來給予建議的 (*´ω`*) 

關於魔法所的地方寫的很詳細 (ㆁωㆁ) 有看到新世界,感謝

🦅Roger喆 @Roger10435276

1
@Sharebooks64
老實說,這已經是我將文章順過之後的結果了......,「想太快導致手跟不上」簡直是完美的形容出我遇到的困難(理組文筆QQ)
太長和太跳tone是我文章的問題,可是如果縮短的話,內容可能會更跳tone;反之,如果一件一件慢慢寫出來並完整論述的話,很明顯又會變得太長◑﹏◐,我也是頗為無奈......,或許額外獨立開樓確實是更好的做法。

我完全同意你說的用鳥類比喻會更貼近事實,至於為什麼我反而用人類學習使用工具的例子來比喻呢,單純是因為我覺得這樣可能會加深「巫師與麻瓜是不同的種族」的印象而已(´・ω・`)

你提到的將「本能」和「能力」分開來看邏輯上來說確實更清晰,但容我改變一下它們的稱呼:天生的是魔法「能力」,後天的則是魔法「技巧」或「技術」。
天生的魔法能力確實有著無限的發展空間和可塑性,就如你所說的:魔法是沒有框架侷限的,但正因為如此,用魔法達成特定事情的方法也會有無限多種,其中大多是繞遠路的作法,因此才發展出特定的魔法技術,將魔法的運作分類、系統化和實用化,(這解釋了為什麼變形術和符咒學會分家,老實說我覺得符咒學的定義應該更廣才對,變形術應該是因為特定「目的」明確且需求足夠大才會從符咒中分家出來。有點像「理論物理」跟「量子物理」的關係?)而魔法技術這樣的發展方向在我看來其實是相當「科學思維」的發展方向。(我覺得我滿口科學科學的說,好像讓人對科學的概念變得更模糊了......)

洛哈的例子到底是不是「反例」呢?寫的當下是著重於洛哈「疏於練習」的部分,這跟我想表達的「以練習精進」的概念剛好相反,才會說是反例。不過那個例子確實幫助你理解了我的假設,所以至少我可以說它是個「好例子」( •̀ ω •́ )✧(逃避自己差勁的文學能力)

最後我想說,我的Roger只有一個g啦......


@littlelight
麻種不就是對麻瓜出身的巫師的貶稱嗎?所以麻種也是巫師啊

糖絲羽毛筆xD @felixray107

0
這篇關於魔法的論述非常有趣~
之前我也在同人文中設定過關於魔法所的一些概念,設定成日本那邊魔法應該是跟家族血緣比較有關,不同家族可能有不同的專門魔法之類的。
包括像是詛咒的概念也跟本傳英國的方式不太一樣,日本可能會有像是富士山的自殺聖地之類的地域性詛咒.....還有憑依和日本神社巫女之類的概念,都是日本的巫師女巫和麻瓜之間的連結,然後就忍不住拿小野不由美的《殘穢》去說明麻瓜的推論其實非常接近地域性詛咒的真實情況。
日本神社真的是巫師女巫很好的偽裝~

嗯,說一說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XDD,之前就看過這篇文章,卻是在腦袋不太清楚的狀況下就留言了~
但總之我喜歡用科學去思考魔法的本質,希望這帖能夠繼續說明本傳中那個不知道怎麼解釋的變形定律,只知道不能憑空變出食物,那其他的有可能是什麼呢?

🦅Roger喆 @Roger10435276

1
@felixray107
我覺得詛咒的概念是基於該魔法的「影響力」而非「性質」而定,這個定義可以有很彈性的解釋,不過大部分的詛咒都確實帶有惡意的性質。
以血咒宿主而言,宿主的命運終將永遠變成某種野獸,這樣的設定對本人來說帶有絕對的負面影響,大部分的人也視其為一種詛咒;但如果是破心者或變形師,通常我們會視其為一種先天的恩賜、上天的加護,通常會被視為帶有正向的影響力,因為這些能力讓他們可以輕易做到其他人需要經過多年練習才能勉強做到的事情,因此在某些部分擁有優勢,不過當我們看到破心能力對奎妮長期下來的負面影響時,我們反而覺得這種能力變成了一種詛咒。

由此可知,詛咒的定義其實相當彈性。
以你提到的「地域性詛咒」而言,霍格華茲等學校所下的「抗辨識魔法」(使該地點無法顯示在地圖上)就是一種地域性的魔法,或許你說的「自殺聖地」也是類似的地域性魔法,只是該魔法有產生負面影響的意圖,才會被視作「詛咒」。
舉個例子,如果綁架一個人,並將那個人囚禁在一個房子裡,然後對那棟房子施下抗辨識魔法,大家就會因為無法從地圖上得知他的確切位置,也就難以進行搜救,在這種情況下,明明使用的都是相同的抗辨識魔法,理應擁有相同的魔法「性質」,卻因為使用方式的不同,該魔法對被囚禁的人來說有負面的影響力,對他來說該魔法就成為了一種詛咒。

講了這麼多,都忘記我原本到底是要說什麼了......
我覺得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魔法專長,但魔法的「概念」其實都一樣,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以觀星為例(麻瓜方面),西方的觀星系統——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星座即為其一——通常會被視為占卜的一部份,因此不同的星象在不同人身上就會有不同的解釋;但以中國星官來說,觀星的目的重視的是未來的「客觀事件」,通常並不會牽扯到個人的命運。以火星來說,東西兩方都視為一種凶兆,不過西方可能會解釋為人與人的衝突,而中國則會視做戰亂的徵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天文觀測一開始領先西方,後來卻完全沒落,因為西方的觀星牽扯的是民生,東方則牽扯政治,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魔法就是那片無垠的星空,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使用與解釋方式,但魔法的基礎都一樣,擁有著同一片星空。

不小心又打了太多廢話(;´д`)ゞ,希望你能理解我想表達的觀點~也謝謝你對我的內容的肯定>///<
關於變形術的定律或許會嘗試打成另一篇文章。我雖然有意想開一個新的系列,但我其實對於要有哪些內容沒什麼頭緒◑﹏◐(在此開放投稿)

靳泉 @HarrietPotteya

3
魔法本身對於巫師的概念確實可以說是類似手腳的感覺,先天能力如何,可以比喻成手腳的健全程度;後天的技巧如何,可以比喻為手腳的控制能力。

在麻瓜社會當中,常見有身體殘缺的人能夠做的跟普通人一樣好,甚至更好的例子。個人認為可以理解為,各個巫師對於魔法的理解與運用。

同樣在課堂上,為何妙麗能輕易使用出漂浮咒,而榮恩卻使用不出來,旁邊的西莫卻會爆炸?對於魔法,若是用科學思維來看待的話,同樣的魔法看作成同樣的實驗項目,妙麗能成功發出魔法,不乏她對於魔法的理解,與使用經驗,如同一個人已經做過同樣的實驗,已經了解實驗過程與結果,她已經知道自己會成功,因此對於在課堂上能夠輕鬆施展出來,可謂輕而易舉。

而榮恩在課堂上,魔杖揮舞的力度、手勢,以及咒語的唸法都有相當程度的錯誤,亦可理解為:他對於該實驗項目的過程還有相當程度的錯誤理解。在實驗過程中,大家應該也會知道有些溶液的加入時間或是量有一定程度的誤差有可能會造成實驗結果的誤差。
榮恩的誤差值在容許範圍內,因此他只是無法施展魔法,而西莫則是引發爆炸。一個是,量太少,沒有產生反應;一個是量太多,劇烈反應造成爆炸。

在此說明,其實魔法也可以用生火來比喻,正確的木柴堆,比喻成了魔力的量和性質,生火方式,比喻成了施展魔法的方式,而最後生起來的火,則成為了魔法的成功施展。

不同的木柴堆,不同的生火方式,最後生起的火卻是同樣的大小,如同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成功施展同樣的魔法。

魔法中想像成份的比重佔的不少,有魔法是看不見的原因存在。因為看不見,所以想像。而相信程度,也有一點比率反映出了成功機率。相信程度為100%,即為知道。這句話我認同。

在這裏其實魔法界的魔法就某種程度,與異世界的魔法構成也有相當程度的相似。異世界的魔法很大程度依靠想像,沒有看過,無法想像,導致異世界的人們施展不出如何龐大的魔法,但在經過科學教育的轉生者眼中,魔法如同科學。理解了生火的必要條件,想像得出生火的過程,於是施展出了火魔法。在這裡的魔法施展過程,就跟妙麗的情況非常相近。
而魔杖是否為必要條件,我想應該是否。千年前,四巨頭時期魔杖並非施展魔法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在施展大型魔法以及需要極高成功率時,他們還是會拿出魔杖來施展魔法。
因此可以理解為,魔杖的功能在於,提高專注力、引導,以及集中力量。
在原作者的世界觀中,她將魔法分為四大類,分別為:最普通的有聲有杖魔法,有聲無杖魔法,無聲有杖魔法,無聲無杖魔法。
而魔法的最高境界為,舉手投足間,魔法已然形成。因此,可以合理推測無聲無杖魔法是最原始的魔法。
魔杖的功能在於引導及集中,而人們學習過程當中,也會需要引導與集中,因此魔杖初期的功能應該是巫師幼崽在學習魔法時的一種工具。魔杖的適用性,與巫師魔力的性質有所關聯,因此在巫師成年後會有魔杖即為半身的說法存在。
奧利凡德也說過,魔杖選擇巫師,在這裡應當可以理解為,魔杖在製成初期,與各巫師的匹配度不同,因此有所選擇,如同器官移植般。因此在後期巫師們普遍認為魔杖為必要條件之一,也許就是因為它的引導性,以及最後魔法施展的成功率,導致漸漸大部分巫師在潛意識中將魔杖與魔法之間的連結漸漸過於強大,以致無法將魔杖的存在省略。

草原跳的羊 @harryptweb

7
我竟然錯過了這麼棒的文章!!
其實我也一直覺得魔法可以用比較科學的方式去解釋的,譬如魔法能量這件事,
我一直覺得也會有像是物理上的「能量守恆」這樣的定律存在XD
趕緊繼續推上來期待能引發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