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那天德思禮夫婦早上醒來,發現他們的外甥躺在前門台階之上後,已匆匆度過了十載寒暑,但水蠟樹街幾乎完全不曾改變。太陽在同一個端整的前院上空升起,照亮德思禮家大門上的四號黃銅門牌;陽光悄悄爬進這家的客廳,這裡跟德思禮先生當年看到那則有關貓頭鷹大新聞的夜晚,簡直可說是一模一樣。只有壁爐架上的照片,才能真正顯示出時間的飛逝。十年前,此處放了許多照片,看起來都像是戴上各色嬰兒帽的一個粉紅色大海灘球──達力自然已經不是嬰兒了,現在照片中的主角變成了一個肥胖的金髮男孩,一一呈現出他第一次騎腳踏車、在遊樂場坐旋轉木馬、跟他父親玩電腦遊戲、被他母親擁抱親吻的種種畫面。這裡沒有任何跡象可以看出,這棟房子裡其實還住著另一個男孩。
──第一集,第32頁。
第二章,消失的玻璃。
會選擇這段文字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吧?因為這可能是哈利波特這本小說裡面最「麻瓜」的一段文字描寫了。以前有很多次我就這樣看過這段敘述,不過直到我開始寫同人文後,便學會去品嘗諸如此類的小細節。
這一段的主角無疑是德思禮一家人,羅琳用簡單的文字透露了大量的資訊,她告訴了我們這十年間的變化──以及
哈利在德思禮家的處境。
大家發現了嗎?羅琳在這邊從頭到尾都沒提到哈利的名字,哈利的存在只成了「
外甥」和「
另一個男孩」這種代名詞的呈現。羅琳含蓄地點出哈利是被忽略的,是被刻意遺忘的,更甚著我們還會發現這段敘述特別用了一種輕快明亮的語調表現出來,使得沒有明說的情形更為鮮明。
對比達力備受寵愛的童年,哈利的成長過程艱辛許多。用達力的幸來映襯哈利的不幸,讓這段文字再重讀之際又讓我多了些感觸。
而從另一面來說,其實羅琳也藉著德思禮這家麻瓜向魔法世界做了個有趣的呼應。羅琳對水蠟樹街特別用「不曾改變」來形容,拒絕新的想法、新的可能是德思禮家的性格特色。而與眾不同的哈利卻是個正規體制外的非主流,也因此他老是被視為邊緣地帶的怪胎。那麼魔法世界裡有誰在呼應這樣的特質呢?
麻瓜對應純種;排斥魔法與非魔法,鄙視和自己不同的人──正是
馬份一家。
仔細看看,德思禮家和馬份家真的相似的不得了,德思禮簡直就是馬份在麻瓜世界的倒影。
讓我們回顧第六章(第88頁),跩哥是哈利第一位遇到的同學,而在跩哥說要魯休思幫他買掃帚偷渡到霍格華茲時,哈利馬上就想到他的表哥達力;到了第九章(第153頁),哈利甚至覺得跩哥是比達力更讓他深惡痛絕的一個人。
來看看達力和跩哥吧,兩人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從小都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同樣被灌輸了許多不正確的偏見。在學校裡仗勢欺人(他們的身邊都隨時帶著嘍囉不離身),但一遇到比自己強大的對象卻又變的懦弱膽小。
鄧不利多曾在第六集向德思禮夫說達力受到「
可怕的傷害」(P.79),同樣的話也可以放在跩哥身上,德思禮夫婦和馬份夫婦正布之部絕用著比虐待及冷落更嚴重的方式傷害他們的孩子,威農和魯休思的放縱、佩妮及水仙的溺愛,在兩人的性格上造成很大的缺陷:軟弱。
(關於他們又有一個奇妙的相同之處,達力和跩哥的阿姨:莉莉與美黛剛好都嫁給了他們不認同的對象。)
隨後我們也隨著故事發展看見他們嚐到了被過度呵護的惡果。
一個巫師一個麻瓜,但他們的本質是相同的。
不過雖然說達力及跩哥都經歷了嚴厲的打擊,我們還是發現羅琳對他們是寬容的,她最後給予他們救贖的機會──放開心胸,就會發現無限可能。
PS我好像又不小心噴了太多字了,看完的人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