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123
妳還記得提過幾次喔,我都不記得了XDDD
被分心而沒有想法的話,有想過用筆記本隨身記靈感嗎?在靈光乍現的時候趕快抓住?!我雖然沒有用紙筆,但因為上學電腦不離身,還有手機也是,就會在想到哪怕只是一句臺詞的時候趕快用one note記下來(這不是業配文= = )
我覺得只要有心想寫都不叫拖啦,畢竟本業不是寫文,現實生活裡還是會有許多事情要忙~(但如果是富堅我只會想給他寄刀片2333)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有類似的感覺,不過我覺得我個人的情緒還是可以被切的比較細來應對不同的文風,而且有時候[可能]是年齡閱歷的問題。
我十二三歲看瓊瑤的時候陶醉得要命,現在二十三歲看原著的話只會想翻白眼XDD其他著作也是,小時候看金庸覺得神之熱血,還有喜歡部分情侶的感情故事,但現在重看反而多了點家國的傷感。
但這些難道只單憑我一個人的觀感就可以去評斷作品的好壞嗎?我覺得不行。作品之所以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一定有它的道理在,畢竟觀眾並不全是白痴,不是所有的東西只要用對行銷手法就一定會成功,它本身背後一定需要在本質上下更大的功夫。所以對於文學的主觀意識一般我是褒多於貶,那些看了不順眼的情緒我寧願是自己跟作品的磁場不合而不願宣之於口。拿格雷的五十道陰影來說,很多很多很多人覺得是大爛書,但很可惜我偏偏在其中獲得很多快樂;暮光之城紅透半片天的時候我反而只看一頁就看不下去了,但我也不太願意在與人對話時評價這是本爛書,畢竟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或從中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了不是嗎。作為消費者我們有權利選擇,但作為評論家我們還早得很;當然只說好或壞可以很輕鬆很不負責任,但我還是秉持著自己要是做不到就多學少說話的態度,畢竟在那個作品背後下功夫的不是我,得到了成功或失敗經驗的人也不是我。面對作品好壞,其實作者自己是點滴在心頭的。(這段好像有點打太長了囧,只是突然有感而發,針對好或壞的評價問題)
其實我男朋友的個性跟教授大部分都滿像的,唯一的差別在他不那麼毒舌罷了。由於海柔的確是照著我大部分的主觀意識在描摹與塑造,所以愛情觀的部分也會繼承到我自己的想法。我去年生日那天原本因為男朋友工作到很晚才來陪我而差點要在電話裡大發飆了,可是當他出現的時候我又完全生不起氣來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真愛」,但我知道我「真的愛他」XDDD這大概是我所謂的明明知道缺點很多還是堅持要愛?至少我自己是這麼傻傻地幹的XDDD
我也覺得太會撩妹的教授很可怕哈哈哈
不過要是他是個很會撩妹的人,估計我也不會喜歡上他
這大概是我為什麼愛教授勝過愛狗狗教父的原因XD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