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變成了我」
有人說意若思鏡可以看到自己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對他來說每一面鏡子都是意若思鏡,因為那折射出的身影便是他的內心中最強烈的渴望,一聲巨響過後從那一刻
「我們」變成了「我」
有人說召喚護法需要一個能夠讓你真正感到快樂的回憶,但…當「我們」變成了「我」時就他便再也召喚不出護法了,因為他所有快樂的回憶都跟弗雷有關。
他們的護法是喜鵲,因為那代表著喜與悲,一隻喜一隻悲,因為喜與悲是同時存在的,喜沒有了悲的襯托,變得不那麼特別,悲沒有了喜的襯托而變得平淡,它們需要對方的襯托
喬治在弗雷的襯托下顯得更溫柔、懂事
弗雷在喬治的襯托下顯得很健談、活潑
他們相向 卻又不同因為他們終究是不同的人,他們的命運也不同看著鏡子時似乎能感覺到弗雷也在他身旁,但他卻也了解自己終究只有一個人。
-分界線-
以下是關於意若思鏡的補充
資料來自哈利波特維基
魔鏡的名字「Erised」是英文單詞「Desire」的反向拼寫,意為「渴望」,就像鏡子裡的鏡像一樣。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鏡子裡看見的就是自己的模樣,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已經足夠滿足,魔鏡無法展現出他們更進一步的渴望鏡子的頂部刻著這樣一行銘文:「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它必須要倒著念才能展現它的真正意思。在將字母順序翻轉並重新斷詞後,就會得到這樣的句子:「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s desire」,意為「我展現的不是你的面容而是你的渴望」
7